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跳繩

研究:每天跳繩30分鐘,孩子長高學習好

陽明大學學校衛生研究中心主任劉影梅針對宜蘭縣超過千名小四學生進行研究,發現持續跳繩的學生,會比不跳繩的學童長得高

跳繩的學童每天跳30分鐘,連續跳20週後,比對照組不跳繩的學生平均多長1.5公分,且女生長高的效果比男生更明顯。除了能長高,跳繩還能增強孩子自律神經的控制能力,提升學習力。劉影梅表示,追趕跑跳等跳躍運動,都有助於長高;跳繩便宜又普及,在室內也能操作,是不錯的選擇。但她也提醒,進行中強度的跳躍就好,也就是1分鐘跳60~100下即可;高強度(如跳司令台)、長時間的練習可能會破壞骨骼生長板,反而長不高。

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洪蘭說:給孩子開啟世界的鑰匙

洪蘭說: 求學本來就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只是這個「引進門」不是靠不停的考試,而是靠他從生活中去體驗。當我們的孩子可以分辨出單獨與孤獨的差異,可以一個人獨處而不寂寞,不需要一回家立刻打開電視來避免孤獨感時,教育就成功了。
最近擔任一個比賽的評審,發現台灣的孩子想像力豐富,創造出很好的點子,冠軍隊的表現尤其好,主辦單位在頒完獎後問他們:為什麼別人都抱怨來不及,他們做完了還有時間修改、做得比別人完善。

原來他們三人是高中同學,他們的導師深切感覺到時間分配、生活紀律是學習的基本功,所以很注重課本以外的實用知識。老師要他們善用時間,每星期五下午放學前做出這個週末的時間分配表,把一天分成三個時段,依自己的需求,填入要做的功課,如果上午做了數學,下午就換成準備工藝課材料,將動腦與動身體區隔開來。當一切按照計畫進行,玩的時候就可以安心的玩,不必擔心功課還沒做而玩得不盡興。所以他們三年來養成了很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由於出社會以後要靠朋友,加上現在又是個科技整合的社會,講求團隊合作,老師把班上工作分成小組,要他們學習合作。而且每個人都要輪流做班上的幹部,因為事非經過不知難,批評別人很容易,但是等到自己做時,不見得做得比別人好,所謂「見人挑擔不吃力」,所以老師一直強調合作時的「給」與「取」。

這次在決定參賽後,他們一如以往,先列出所有的工作,再依自己的長處認養工作,然後每週聚會討論並確定進度,因此他們能在寒假時做完所有工作,留下一週反覆練習上台報告的內容與台風,最後拿到第一名。

他們的話讓我非常感動。王爾德說,真正的學校應該是街頭(The real schools should be the streets.),我們要教學生實際用得到的東西,老師不必用甜的分數討好學生,只要讓學生學到東西,學生自然會記得老師。大園空難時,一位研究生來跟我請假去參加公祭,因為他看到國中的一位老師在罹難者名單中。他說這位老師很嚴,還會打人,但這位老師幫助他奠定了理化的基礎,讓他能有今天,所以他想去參加公祭。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現今的網際網路社會,學生自己可以上網找到很多的知識,老師的責任,說實在的,只剩下傳道了。我們應該儘量教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天下的知識是教不完的,但只要教會他讀書的方法和做事的態度,就像給了他開門的鑰匙,以後世界就是他的。

求學本來就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只是這個「引進門」不是靠不停的考試,而是靠他從生活中去體驗。當我們的孩子可以分辨出單獨(alone)與孤獨(lonely)的差異,可以一個人獨處而不寂寞,不需要一回家立刻打開電視來避免孤獨感時,教育就成功了。
但願台灣的每個人都能看到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